博物馆中长期规划
发布:创始人时间:2023-12-16

图片2.png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中长期(2021-2025年)发展规划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好免费开放工作,充分发挥纪念馆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做强做大泸定桥”品牌,扩大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影响力和知名度。为促进我文化和文物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结合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工作实际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使纪念馆工作迈上新台阶,为此制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2020年--202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年至2030年为长期规划。


一、“中长期”规划总体目标

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协调统一。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纪念馆的教育作用,推进泸定事业大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实

现办馆的宗旨。


二、中期目标任务

着力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开拓创新,积累经验。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精品意识。促进馆际交流与协作,开创新思路、新方法,使纪念馆的内部管理、对外展览、学术研究、藏品保护业务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


三、基本指导方针和原则

在中期阶段,基本指导方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需求,在改革和发展中进一步加强纪念馆建设。充分发挥文物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四、中长期要解决的问题:

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博物馆基础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间的关系。

2、紧紧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3、逐步完善和实施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发挥文物作用的管理模式和运作形式。

4、坚持规范管理,用拟定的工作制度规范日常工作程序,积极有效地促进纪念馆事业发展。工作中,要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创新体制,强化基础,激发纪念馆活力。

5、调整结构,合理布局,重组资源,建设坚强、团结、协作、专业、进取的队伍。强化各部门的职能意识和提高业务素养,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业务建设,鼓励科研人员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着力于配合国家人社部门效益优先的人事、分配、职称等制度改革,探索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博物馆事业管理模式

6、进一步强化纪念馆精品陈列意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努力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陈展方式。筹办展览选题要准,立意要新,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深入挖掘文物展品的丰富内涵,引起群众的广泛关注与共鸣。紧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甘孜泸定段)建设契机,加有序快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改陈布展,提升改造含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与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改造、四川藏区(甘孜州)发展成就展改造、临时展厅改造、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外立面改造,每年有计划地筹办品质的临时展览,为公众提供优质的陈列展览,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7、努力拓宽文物藏品征集渠道和范围。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文物征集和收藏工。加强对革命历史文物、反映近现代及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各方面实物、文献的征集工作。

8、加强藏品保护的科学研究,严格遵循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馆藏文物保护进行基础性研究、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和文物修复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切实可行的研究,积极申报项目,实施文物库房预防性保护项目。探索一条具有本馆特点的文物保护有效途径

9、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和设计手法,使得传统文化得以新生,并且能够在当代社会中得到广泛的接受和使用开发10--20类符合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主题、能带动文化经济的文创产品,从而实现文化与市场的有效融合,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10、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建立本馆科研激励机制和推广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完成智慧博物馆建设,建立门户网站;创刊省级学术期刊,扩大知名度:扶持科研人员从事专业研究、推动专业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力争出版1-2套内刊资料,国家、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

11、注重专业人才,改善目前队伍结构不均衡的状况。培养既懂文博专业知识,又有具备管理知识的管理型人才。


、长期目标任务

在中期发展的水平上,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成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社会教育功能和公众休闲的重要场所和终身课堂。使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成为当地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六、基本指导方针和原则

在长期阶段,全面履行《文物保护法)和《博物馆条例》,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力强管理”的原则,充分发挥纪念馆的教育作用,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全面推进地方建设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七、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长期要解决的问题

1、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遵循文物工作自身规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2、实施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发挥文物作用的运作方式,坚持规范管理。

3、鼓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的成果。探索一条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博物馆管理模式。

4、严格遵循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做好馆藏文物的保护、依靠科技和行业优势,组织专业人员对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和文物修复技术研究等,探索一条具有本馆特点的文物保护有效途径。

5、逐步建立包含藏品管理、人事管理、档案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等在内的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

6、拓展文物藏品征集渠道和范围。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文物征集和收藏工作,加强对传世文物、民俗文物、反映近现代及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各方面实物、文献的征集工作。

7、发挥纪念馆的公共教育功能,探索纪念馆对外宣传教育新途径。努力提高纪念馆宣传教育水平,加强讲解员和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充分利用纪念馆丰富的人文资源,不断提升纪念馆的公共服务意识和水平。

8、提升学术研究能力,推动专业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在国家、省级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

9、注重专业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改善目前队伍结构不均衡的状况。培养既懂文博专业知识,又有管理知识的管理型人才:引进既懂文博专业知识,又懂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文物保护科技知识、文物鉴赏知识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专业型人才。


Copyright © 2024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24077851号-2